顺购网 文/木舒 辣笔小尖椒专栏作者 大家好,我是木舒。 最近我真觉得:我一定是上辈子犯了什么罪,这辈子才做人! 现实中折磨我就算了,如今看个电视,也得被套精神枷锁。 最近也不知道咋了,电视剧都“内卷”化了! 十几年前看《还珠》,主角都是为了自由,为了爱情,活出自己。 可如今的古装片全是宫斗,宫外斗宫内斗,没啥野心的也卷着你斗,都是为了权力,不斗就是死。 曾经的校园剧,纯洁的友情,暗生的情愫,孩子们满是活力。 而如今的校园剧,家长斗,还卷着孩子们斗,反正孩子和家长,总得疯一个。 咋地,现在韭菜都不配被骗着割了吗? 那么直白地告知:爱斗不斗,反正不斗,就是死路一条。 说真的,我超级不爽。 但是不爽的点在于,我没办法非黑即白。 我很厌烦内卷,但是我又不能劝大家不卷。 因为谁TMD想卷,还不是不得不卷。 就像《小舍得》里,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童年的佛系妈妈南俪,在孩子的低分试卷面前,也开始焦虑了。 就连孩子自己,都主动提出要上培训班。 因为她也不甘心落后于人。 那个被骂成翔的田雨岚,也不是生下来就想卷。 只是在很久很久之前,因为原生家庭和自己成长环境的影响,让她没有后路:只有拼,才不会死。 如今的内卷已形成了一种社会竞争形态,是游戏规则。 除非你上天、遁世,不玩这游戏,否则就不得不按照规矩来。 不认同,但逃不过。 这才是最扎心的真相。 《小舍得》被骂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点假。 在大家看来,剧里的家庭已经是我们的梦想了,都这么幸福了,还焦虑什么? 但我觉得错了。每个阶级都各有各的焦虑,但处于中间位置的人,最焦虑。 最底层的人,焦虑的是生存。 你去对大山深处最穷苦的人说:“孩子不去奥数班、夏令营、暑期游学就拼不过别人啦”,他们会觉得你神经病。 吃饱穿暖都是难题,一个学期十几块的学费都能成为他们辍学的理由,你跟他们说夏令营?? 能像中科院博士那样,经历了那样的苦难,还能坚定地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太少了。 更多的他们是迫于现实压力,早早辍学进厂、结婚生子,然后一生与“谋生”作斗争。 而金字塔塔尖的人,焦虑的是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动辄几十万一平的学区房?买呗! 应试教育太累?那就一路国际学校,早早地出国。 考不上好学校?没事,捐个楼捐个图书馆捐个基金会。 为谋生焦虑可能是他们父辈、爷爷辈焦虑的事,家族几代的积淀已经让他们越过了这一道坎,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了。 所以你会发现他们上的最多的不是补课班,而是兴趣班。目的也不是多学一个谋生技能,而纯粹是为了体验,找个自己喜欢的。 而也因为家里钱也花不完,他们最后选择的专业和行业,也大多不是为了谋生,而是自己感兴趣的。(参考王思聪选哲学) 这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相隔银河,谁也看不见谁的生活,所以就不存在着羡慕和共情。 但在中间的就惨了。 看得到上面的光,也看得见底下的苦。 当你明知道往下掉一步就是炼狱的时候,出于本能,你也得死命地往上爬! 于是你就会发现,如今内卷最疯狂的都是“还不错”的人。 个人能力还不错的,拼一拼就能爬到前列。 家庭条件还不错,搏一搏,还能买个好的学区房,给孩子多报几个培训班。 怕的不是完全不可能,而是有希望。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看不到希望就没有念想,看得到光,那死也得死的离光近一点! 而且,中间这波家长,大多不是富二代,而是吃到了学历红利,从底层爬上来的。 就像中科院的那个博士,他们用亲身例子证明:努力真的是有用的! 但是他们手里的财富,大多是技术,无法遗传的。 要知道富人给子孙留的那都是真金白银啊,搞个家族信托,啥也不干钱也在增值,几辈子都花不完。(参考许晋亨,啥也不干每月领200万零花钱,但家族财富不降反增) 但是中间这波,手中的钱不足以支撑孩子的一生,但值钱的技术又无法遗传。 所以他们只能逼着孩子去学,然后自己去赚。 你能说他们错了吗? 我觉得,他们反而是用心良苦,清醒、负责的人。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家长,不比不能给孩子留什么,还什么也不管,甚至还逼着孩子早早辍学打工的家长靠谱吗? 但是,错就错在现在大家都“清醒”了。 一个人清醒,那你就能鹤立鸡群。但当大家都清醒了,那你的努力,等同于无用功。 就像二十年前,大学生,那是稀缺资源,出了一个,那都是宝贝。 但现在呢,一块砖头砸下去,十个有八个大学生。连硕士都遍地走了,你想再学历碾压,那只能读博,再继续博士后...... 原本多出三分力就能甩掉其他人,但如今多出十分力,可别人出了十二分。 这能不累吗? 这就是如今的内卷。 不是一两个人的游戏,而是框死了大部分人的游戏。 你也不想卷,但是人群推着你不能不卷。 现在大家都骂家长把孩子逼成了鸡娃,但又有多少人在意,是谁逼着家长逼孩子的呢? 光去批判家长有什么用? 倘若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地就能过上好的生活,谁愿意天天累死累活地打工赚钱?谁愿意让孩子没有童年? 如今我们都羡慕芬兰的教育: 没有考试,没有排名,寓教于乐,甚至还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学习计划。 但仔细想想,芬兰能如此教育的前提在于,他们人少啊! 一个人可以选择好几个工作岗位,跟100个人去争一个工作岗位,那压力能一样吗? 说到底,内卷的罪魁祸首不是这些被卷在其中的人。 而是那些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有人拍板中考淘汰一半去技校,那从小学开始不得疯狂抢名额? 有人划了大学就招50%的人,那不得再拼死一搏? 有人说2000块,爱干不干有的是人干,那你不得咬着牙坚持吗? 电影院里的人为什么要站起来? 因为10%的人,垄断了80%的资源。然后让那90%的人,去抢那20%的机会。那他们不得站起来跑着抢吗? 明明罪魁祸首是前面举着肉的人,可最后却是底下的人,为了抢肉自相残杀。 举肉的人最开心了,因为你们一抢,本来我可以赚十块肉,现在可以赚100块了。 但抢肉的人已经从劳动者变成劳动力了。 没有灵魂了,像个工具,机械化地运转,还得24小时连轴转。 有人问我努力和内卷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这就是区别。 努力是因为你有目标后为了目标而努力。 而内卷是你也没啥目标,但是就是得努力。 所以啊,我真觉得那些骂着家长逼孩子的文,除了爽之外,没啥用。 除非你能让所有的家长统一战线,要不然等同于放屁。 你看,现在学校里提倡减负、素质教育,但不就把孩子逼进课外培训班了吗? 除了让家长为了赚课外班的钱更卷,还有啥用呢? 要我说,现阶段下,对抗内卷只有两个方法。 要么是算了吧放弃。 要么是自己卷自己。 如今很多发达国家就已经进入“算了吧”的阶段。 比如说日本,已经进入“低欲望社会”,也不花钱,也不结婚,也不生孩子。 只要我没有欲望,那你就卷不到我。 但在国内呢,当下家长还是很”负责“的,所以就在自己卷自己了。 觉得自己多卷一分,那孩子也就能轻松一点。 但是,当未来家长和孩子都努力地卷自己,还是拼不过时,我想最终还是会进入第一种状态。 算了吧,认命吧,爱咋咋地吧。 你看现在,结婚率,出生率不都在疯狂降吗?我觉得这一天也没多远了 不过这样也挺好。 你看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到点下班,绝不加班,周末甚至连商铺都关门休息。 对于社畜来说,这多美好啊! 赌个万一,说不定不惯着你了,秩序还能重归正道了呢! 你说是吧?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