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若供求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滴滴也要造车?只有“钞能力”是不够的 小米打造智能车“正义联盟”?成员可能有谁?

2021-04-13/ 酷若供求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在3月25日,紫荆君就发觉雷军已经暗示小米要出圈造车了,因为当时有一期许知远VS雷军灵魂对话:出圈的代价。
赚钱

  在3月25日,紫荆君就发觉雷军已经暗示小米要出圈造车了,因为当时有一期许知远VS雷军灵魂对话:出圈的代价。节选部分谈话内容如下:许知远:当人发生改变的时候也会放弃一些东西,你说小米要再发生很大的改变,因为这个改变你会放弃什么呢?雷军:改变呢不完全是放弃,有时候坚持原有的想法,把它做的更好其实也是一种改变,为这次改变呢,我们准备了100亿美金。

  值得一提的是,4月2日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的主题智能出行、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为主题的华夏同学会聚会,到场的嘉宾可谓是国内新能源智能电动车的“梦之队”,市场猜测很多。实际上,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前,已经有不少互联网企业通过与车企合作,布局新能源汽车。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将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智己;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联合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牌;百度和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小米的战略又当如何呢?除了主宾外,紫荆君注意到三位嘉宾也是智能车的新兴力量,分别是滴滴的程维、小马智行的彭军、人工智能专家余凯。

  4月6日,据晚点LatePost消息: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一位知情人士称,曾任蔚来汽车用户发展副总裁的朱江可能会加入滴滴。朱江有多年车企经验,先后在华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福特中国等公司工作。

  滴滴造智能车有着天然的“基因”优势,另外滴滴正在筹资约5亿美金加速发力自动驾驶网约车,滴滴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车队和海量的出行数据,这是发展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而且滴滴是国内最早开始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公司之一,已全面构建环境感知、行为预测、规划控制、高精地图、仿真和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团队。对于小米来说,目前的“超能力”就是有了一定的积蓄,技术储备足够吗?如何能在竞争者不断竖起的智能车江湖“立足”?

小米的“钞能力”造车,实际费用可能会超过预期

  但从现实来说,小米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投入预算,对比业内顶级老牌车企选们,则显得有些“比上不足”。从数据来看:传统豪强宝马集团已经连续五年在研发投入超过50亿欧元,共计250亿欧元,相当于1750亿人民币。戴姆勒集团2020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了86亿欧元,相当于602亿人民币,大众集团一年的研发费用就已超过百亿欧元;电动汽车领军品牌特斯拉,其2020年的研发费用也接近15亿美元,潜在跨界巨头,如苹果,从有关数据来看,其在电动汽领域的累积投入,也早已超过了百亿美元。所以在这些有钱又有先发优势的竞争对手面前,小米给智能电动汽车的预算投入可能并没有所要面对的困难那般充足,还要不断的调研,继续不停的积蓄能量,实际的投入费用可能会超过预期,所以雷军也表示造车最快也要3年时间。

核心技术专利还不够,需要打造智能车“梦之队”,复制小米手机诞生记?

  雷军曾经表示:在小米看来,高质量发展就是实现“高端产品大众化,大众产品品质化”,而质量和设计是必由之路。小米手机就是创新设计与把控质量,整合制造产业链而诞生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小米的造车之路或许会吸取小米手机诞生的整合思路,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要想重塑小米手机的辉煌是非常困难的。小米手机诞生之初是被“标签化”的,时至今日,小米手机依旧在使用高通的处理器、三星的屏幕和安卓系统,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

  紫荆君从国家专利网上了解到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有效专利6758项,其中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包含“发动机、导航、车、驾驶、雷达、行驶”的专利有211项,其唯一的技术优势或许就在于智能驾驶系统。

  但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包括三个部分,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智能驾驶系统。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另外智能化部分的体现必须依靠芯片半导体。正如雷军所说:“我们还是需要攀登技术的制高点,因为我们对整个硬件工业越了解,硬件工业大量的技术门槛和技术积累,最后都是用芯片形式来体现的,小米想要进一步往前走,想要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技术领先的公司,我觉得芯片这一战我们是绕不过去的。”而以上这些核心科技,小米目前公告出来的专利还没能涉及,绝大部分还是软件方面的,硬件与芯片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还远远不足,这对小米而言都有着相当高的技术门槛,技术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就国内来看,蔚来汽车在相关专利上持有量最多。百度、小鹏、理想汽车次之。这其中,百度则在自动驾驶与导航领域有着显著优势,华为近段时间以来则在多领域申请了大量专利(自动驾驶(137件)、雷达(60件)、电动车/电动汽车(96件)、充电(30件))。

  做高端汽车没有核心技术是走不远的,最快的方法只能通过资本的手段不断的去股权投资,吸纳核心技术再“生根发芽”,所以近几年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与顺为资本不遗余力的“跑马圈地”,不断的补救科技上的短板。从最新的小米产投版图可以佐证上述观点,到目前为止产投企业已经接近50家,所涉猎的领域涵盖5G,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智能驾驶。

  终上所述,小米造车最佳路径可能需要打造出自己的“正义联盟”(如同蝙蝠侠),所有成员都具备各自领域里的“超能力”,整合到一起,一边实践一边不断的研发创新,用合作来换取时间。

“正义联盟”入围成员可能有谁?

  就在官宣造车两天后雷军在北京小米科技园会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比亚迪给小米代工的消息叫嚣尘上。在国内,比亚迪在电池与芯片上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说是如果加入小米的“正义联盟”,就好比“超人”的加入。小米在智能化方面有优势,小米造车对于电池的需要,对于比亚迪来说也是一大潜在客户。而比亚迪优势恰好是小米最致命,最需要补短板的地方。两者的合作产生出的效益要远远大于1+1>2。因为对于小米来说,只要造出科技含量高,竞价比高,创新思维新奇的新能源智能车,基本就是零库存出货,因为有雷军的光环,多年全球小米粉丝的积累,全球的小米之家瞬间就可以成为小米汽车的线下店。

  况且在2020年11月,滴滴为公众展示了一款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网约定制车型--D1,是一款由滴滴和比亚迪花费三年时间打造的定制版网约车。雷军计划造车时间恰好也是三年,所以两家完全有可能合作成功。

  并且,小米与比亚迪其实已有不少合作,包括手机零件以及投资比亚迪半导体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小米之智能车”正义联盟的成员可能通过以下三大途径入围产生:

  1、在新能源汽车、芯片或电池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人”组合,可能来自雷军核心朋友圈。

  2、顺为资本与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参股的生态链科技企业(已上市或助推其上市,然后在二级市场实现资本循环,补充资本金)。

  3、小米现有供应链当中的优质企业,由其以汽车芯片与半导体相关的上市公司。

  以上三条线索可能存在互为交集的地方,交集当中的企业如果是已上市公司,其预期可想而知,投资者可以重点研究跟踪其基本面,寻找投资机会。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发展,使得智能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逐渐像手机一样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所以移动互联网头部企业争先出圈来造车。说到这紫荆君又想起了小米的新LOGO,正如原研哉所说的“Alive”,即生动、灵动。由方形变为“圆形”,似乎象征“轮胎”,映衬了小米新生造车时代开启,是一种时代的呼唤。希望雷军能够整合高精尖资源在汽车芯片领域创造出质的飞跃,真正的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国产芯片,其意义要比造车本身重要的多。

(文章来源:中华网财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