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若供求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国企高风险非主营业务将剥离

2021-04-11/ 酷若供求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一边是地方政府投资重要的融资工具,一边却面临着高企的债务风险。经历2020年市场低迷发展后,今年的PPP市场
赚钱

  一边是地方政府投资重要的融资工具,一边却面临着高企的债务风险。经历2020年市场低迷发展后,今年的PPP市场前景依然不明朗。

  “要严控低毛利贸易、金融衍生、PPP等高风险业务,严禁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业务,管住生产经营重大风险点。”对2021年国企经营风险管控规划中,国资委如此表述。

  在其近日公布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对非主业、非优势企业(业务)剥离等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率。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日的调研显示,目前中国建筑企业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以PPP模式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开发基础设施的项目中。“我们预计中交建和中国电建并入资产负债表的PPP资产规模最大。”穆迪报告指出。

  PPP风险界定

  这意味着PPP在“十四五”期间,作为拓展基础设施投融资路径,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资委公布的《意见》提出,要“严控PPP等高风险业务”,对于PPP风险敞口的话题也随即引起PPP从业人员的热议。

  一位PPP从业人士解释称,PPP本身存在风险属于业内共识,但与目前其他融资模式相比,很难说PPP属于高风险,因为目前的PPP项目因透明度高而降低了隐性债务风险。

  那么从实践经验看,PPP风险又该如何界定?

  穆迪认为,目前建筑企业参与的PPP项目较多,但风险敞口表现不一。通过对受评企业的分析(包括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中冶集团、上海建工、中铁建等央企),PPP模式的确提高了杠杆和财务风险。

  “PPP项目高昂的前期投资成本导致企业债务增加,但这些债务只能用项目完工后数年内创造的利润来逐渐偿还。”穆迪企业融资部门董事总经理刘长浩对此分析。

  对于这种判断,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目前参与PPP项目的国企大多数是施工企业,相比单纯的项目施工,PPP项目包含前期施工和后期运营,从这个角度看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在全社会建筑施工总量萎缩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PPP推动了施工企业向全产业链业务的转型,更重要的是,PPP使地方政府将项目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了社会资本,这降低了国企潜在的债务风险。”金永祥说。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这意味着PPP在“十四五”期间,作为拓展基础设施投融资路径,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基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需求与日俱增,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在市场人士来看,《意见》更多是防范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风险,通过密切监测国企债务和杠杆,剥离高风险或低回报的非主业业务,以减少举债扩张的冲动。

  防范企业债务风险

  要研究制定加强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虽然对PPP作为高风险业务在市场层面引发了热议,但国资委在公开渠道并未对此有更详细的说明。

  “之所以提到PPP项目风险,很大原因在于负责PPP项目运营和维护的建筑企业可能会面临政府部门的付款风险。比如项目付款的时效性在受到政府预算制约时的影响,以及项目较长期限也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种种因素作用下,国企对PPP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数会提升,最终导致其剥离这部分业务的可能性也在增大。”一位提供咨询服务的建筑业人士坦言。

  结合2020年下半年以来陆续发生的地方国企信用事件,也不难看出,当前地方国企债务问题正在得到了更多关注。

  据悉,今年2月国资委在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已针对此问题表态,表示要研究制定加强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3月26日,国资委正式出台《意见》,相比对PPP风险的点名,《意见》更多是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违约处置机制、规范债务资金用途等进行说明,以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坚决守住不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事实上,作为地方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城投平台的债务风险防控也在持续加强。据中诚信国际统计,城投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平均约为60%,且存量城投债的发行主体中有近九成存在对外担保,或有债务风险同样较大。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袁海霞认为,未来高风险城投企业的融资或将受到限制。同时,由于大规模对外担保引起的或有债务风险或也将有所下降。

  在融资行为受到大规模压缩的情况下,借新还旧或再融资的可能性在降低,这使得债券违约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对此,《意见》提出,对于已经发生债券违约、确需破产的地方国企,地方政府要督促企业依法合规履行破产程序,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

  各地方国资委要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指导违约企业通过盘活土地、出售股权等方式补充资金,积极主动与各方债权人沟通协调,努力达成和解方案。

  2020年7月,中央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募集设立了1000亿元的基金,以期通过市场化的形式防范央企债券违约风险。市场普遍认为,地方政府也可以借鉴央企信用保障基金模式设立地方信用保障基金,推动违约国企实施债务重组,以挽回市场信心并防止风险蔓延。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