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赚钱 原标题:老人和糟货 原创 沈嘉禄 食品与生活 一 老人和糟货,并不是“老人+ 糟货”如许一种人与物的关系,而是“老人和”这家百年老店与他家秘制的糟货。可以说,自上海建城以来,糟货就成为上海人开启炎天模式的一款风味美食。 喜爱句斟字嚼的“吃货”想必已经发明,酒糟的“糟”与糟糕的“糟”是一回事儿。也许在上古期间,酒糟之于酒坊、米糕之于点心铺的案板,原始形象是非常之“糟糕”的,但对今天怀旧一派的“吃货”而言,肯定视糟货为“昔日情人”。再糟糕的日子,如有一小碟糟猪耳朵、一小碟糟毛豆,开两瓶冰啤酒,蒲扇摇摇,也就容易想开了。 石库门弄堂的夏日生活,充满了全面开放的市井风情。底楼的朋友喜爱将小桌子摆到弄堂里,一家人坐在小凳子上用饭,小桌上有啥小菜左邻右舍一目了然。如有糟货登盘,那就比力“海威”(上海方言,意为“威风、神情”)了。 照老上海人的说法,百样吃食皆可入糟。白斩鸡、鸡脚爪、猪舌、猪肚、猪耳朵、猪头肉、带鱼、小黄鱼等等,煮熟或煎熟了,冷却后在糟卤里一浸,两三个小时后奇迹就出现了,不仅食品的油腻尽消,芳香馥郁的糟卤还赋予其一种特殊的鲜美。 糟货的芳香,在我小时候就丝丝入扣地植入大脑,八仙桥龙门路有一家“老人和”,西藏中路“大世界”对面有一家“马永斋”,两家老字号只在夏日供应糟货,品质上乘,口碑载道。家里来了客人,老爸就让我去买糟猪头肉、糟鸡、糟猪脚,5角钱可买一大碗,再兜头浇上一勺糟卤,回抵家里开两瓶冰啤酒,泡沫喷涌而出,啊呀,真是神仙过的日子。西藏中路上的老字号“同泰祥”的糟货亦是极好的,小时候亲戚宴客,让我吃到了糟肉和糟鹅,糟香浓郁,肥而不腻。厥后,西藏中路拓宽,“马永斋”不知去向,八仙桥功效提升,“老人和”也悄无声气地搬走了。 二 幸运的是,我诞生于绍兴人的家庭,小时候去乡下探望祖怙恃,骇然发来日诰日井里默默无语地蹲着一口大酒缸。这口被称为“七石缸”的酒缸,足可玩一把“司马光砸缸”的游戏。每年冬至,绍兴人就进入冬酿程序,稍有余粮的人家就会做一缸酒,过年时节十里飘香,“家家扶得醉人归”。从绍兴来到上海的妈妈,承袭了绍兴人的生活技能与口胃,平时喜爱喝两口,也善于做糟货。那时的酱油店(也叫“造坊”)经常有酒糟出售。师傅将酒糟捏成山芋巨细的一团团,随意搁在柜台上。稻米的渣滓瘪嗒嗒的,夹着一些稻壳,散发着酸叽叽、醉熏熏的味道,从颜值到气味,毫无感人之处。 但是消息传到妈妈耳朵里,她特别兴奋,立即让我去买一团酒糟来。很自制,8分钱一团。妈妈把酒糟掰开来细嗅一下:“蛮好的,看我弄好吃的给你吃。” 妈妈将带鱼切段,用酒糟牢牢裹住,一块块码在盆子里,隔天去掉酒糟,加葱结、生姜和酱油急火蒸,起锅时喷香,吃口肥腴鲜美,比一般的清蒸带鱼鲜味多了。厥后我得知,这种要领在烹调学上称为“生糟”。 妈妈还做过与之对应的“熟糟”。起首做糟卤:酒糟揉碎,加黄酒、盐、糖、葱结、姜块、茴香等,搅拌匀称,浸泡几小时,再将这些混浊不清的液体灌进一只冬天用来过滤水磨粉的布袋中,悬空吊起,下面接一只钵斗,淌下来的汁水就是糟卤。袋子里的渣还可以再利用——喂鸡。那时候弄堂里另有住民偷偷地养着鸡呢,鸡们闻着香味就撒腿奔了过来,但啄着啄着就“倒也、倒也!”——就像《水浒》里的杨志。 好了,糟卤做好了,拿什么浸泡呢?谁人时候菜场里鸡爪卖得很自制,买来洗净,煮熟后用冷开水冲一下放入钵斗里,倒入糟卤。当天晚上就可以吃了,比红烧鸡爪鲜香多了! 偶然,妈妈也做过糟鸡、糟鹅,将其煮熟后斩大件,放入糟卤中浸一夜,鲜香至极,连骨头都吸得出一股浓郁的糟香。酒糟还可以做甜点:将酒糟与糯米粉打成糊,煮成面糊糊后,加一勺绵白糖,用筷子挑来吃,好吃得不得了。大冷天放学回家,一碗酒糟糊糊吃下去,像洗了桑拿一样通体舒泰,面颊滚烫。 看我喜爱吃糟货,妈妈固然很兴奋,说是“有种出种”,但又吓唬我:“酒糟不能多吃,吃多了就会像弄堂口的麻皮阿四,长出一只酒糟鼻头来。”阿四是菜场里卖鱼的,鼻头奇大,一年四序红彤彤,但麻皮一粒也没有,是被弄堂里的婆婆妈妈喊出来的,纯属冤假错案。 三 前不久,朋友请我去打浦路的“老人和”品尝糟货,我欣然而往。现在的“老人和”与从前开在重庆路的“乔家栅”“联体”了。“乔家栅”供应馄饨、馒头、冷面以及盒饭,价廉物美,很受周边群众与出租车司机的接待。从前著名遐迩的三虾面也恢复供应了,这款高端的风味也有资深“吃货”专程跑来“一解相思之苦”。“老人和”则以本帮菜和糟货体现了百年老店的存在价值。“老人和”创建于清嘉庆年间,一开始在老城厢的馆驿街、方浜中路路口,也就是城隍庙的斜对面。论资格,比“上海老饭馆”还老呢!约莫在抗战前后,“老人和”搬到了八仙桥,这是一位老上海告诉我的。据说当年家住八仙桥均培里的黑老大“麻皮金荣”(黄金荣)也是“老人和”的常客,曾经有一帮小混混在“老人和”吃白食,还经常酒后滋事。黄金荣想这是我的土地,怎容你们这帮“小赤佬”胡天野地?于是去“老人和”压局面。小混混们一见黑老大坐在八仙桌前,一把油纸折扇一壶茶,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了,“老人和”从此太平。 在我印象里,“老人和”比四周的“鸿兴馆”稍稍大一点,供应的菜肴相当亲民,有素什锦、咸肉豆腐汤、明白蹄等。时令的菜肴有春笋鳝糊、油焖笋、清蒸鲥鱼、蟹粉豆腐、红烧甲鱼等,而最为四周住民看重的是糟货,糟鸡、糟脚爪、糟白肚、糟毛豆等。 今天,在上海餐饮市场越做越大的形势下,“老人和”坚持本帮特色,糟货一年四序都有供应。据潘总先容,他家的糟货除了有糟猪脚、糟鸡爪、糟肚、糟肉、糟门腔、糟鸡、糟素鸡、糟毛豆等之外,还与时俱进地开发了糟小龙虾、糟基围虾等。糟卤也是自己吊制的,用原坛“咸亨”品牌的绍兴加饭酒,加最好的黄酒糟,按每500毫升黄酒加2千克酒糟的比例捏匀,再加盐、糖和辛香料,其中一语道破的糖桂花是不可少的,然后装入布袋,悬空吊一整夜,淌下来的糟卤原液就成了饭馆的焦点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再举行勾兑,浸渍各种食品,使之成为江南鲜味。 这天我们品尝了几样荤素糟货,外脆里酥,糟香馥郁,不失本味,百年老店,风姿犹存!末了潘总还专程上了一道本帮名肴“糟钵斗”,肠、肺、肚、蹄、门腔、油豆腐等一应俱全,临上桌时撒一把韭黄,香气扑鼻,软糯适口,真是好吃到无话可说! 原标题:《老人和糟货》 阅读原文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