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赚钱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一直是部分美国政客和媒体热衷炒作的话题。但美国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认为,此类将中国妖魔化的思想应该被纠正。 沃尔夫指出,中美两国间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将中国视为“异类”完全没有必要。 但同时他也强调,中美关系确实“独特”:“中国显然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大国。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强国,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年减弱。” 他认为,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强有力的政府证明了他们能做到一些美国政府做不到的事情。 他列举了三方面的案例。 首先,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他表示:“在过去30年,中国体制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2-3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成了美国和欧盟的唯一对手。” 其次,中国动员能力强大。沃尔夫称,中国更善于社会动员,以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同样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能有效地封城,阻止病毒传播;而“美国无法推动任何能与中国相提并论的政策措施”。因此,他认为:“中国的制度能更好地处理这种紧急情况。” 第三,中国政府能作出重大决策。他指出,中国致力于减少对世界贸易的依赖,更多地聚焦于国内经济。这种依靠自己力量而非被动依赖国际社会的决策,使得中国取得成功。因而,在遭遇2008年及2020年经济危机时,中国比美国做得更好。 在分析了中国的成功案例后,沃尔夫感叹道,中国具有的制度优势值得全世界学习。 中国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其他国家需要学习的。与其说中国是对手,不如说中国是世界各国应该学习的对象。ThekindsofsocialorganizationthattheChinesehaveputintoplacearewhatothercountriesneedtolearnfrom.Theyarelessthecompetitors,morethewannabesofthisworld. 此外,沃尔夫还警告称:“美国和中国最终可能会走向战争,但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即认识到两国可以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中美之间信息、商品及科技的交流,让两国继续繁荣共存。” 目前,这条视频在YouTube上已经收到超过1.4万点赞。 很多美国人表示,自己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天啊,我(看中国)的整个眼光都发生了变化,这个讲解太棒了。 这些视频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太有必要了。 太有意思了!希望我们能从中国人那里学到最好的东西。 编辑:胡雨濛 实习生:洪凯雯 相关推荐: 补壹刀:这个时候美国宣布制裁中国高官是几个意思? 星期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从日本转场到韩国的间隙,对香港事务横加指责,甚至威胁追加对中国官员的“制裁”。 他点名了24位中国官员,其中包括14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其他10位包括香港官员在内的中方官员。 查看大图 说实话,这些制裁没什么用,更引人关注的是它的时机——中美高层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2+2”对话。 看来,布林肯人在日韩,谈的却是香港;谈的是香港,心里想的却是阿拉斯加。 1 美国国务卿人在访问日韩的途中,心里惦记的全都是中国。 17日,也就是在他从日本转场去韩国的间隙,他通过美国国务院发布了至少两份涉港声明,威胁追加对中国官员的“制裁”。 这两份声明,是对此前美国所谓“香港自治法”的更新版报告。在“香港自治法”中,要求国务卿不定期向国会进行报告,点明那些“致使中国无法履行中英联合声明与基本法中对港承诺的人”。 查看大图 布林肯在声明中说,他昨天在日本,谈到了“维护共同民主价值观”和“向威胁这些价值观的人追责”,还表达了对中方日前有关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决定“深感关切”。 声明点名了24位官员,其中包括14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其他10位包括香港官员在内的中方官员。 布林肯补充说,如果外国金融机构明知故犯,与报告上提及的个人进行“重大业务往来”,将受到制裁。 “香港自治法”的出台是在去年7月,紧随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这部法律的出台,本身就是对中国内政赤裸裸的干涉。 查看大图 它毫无道理地规定,美国国务卿必须在法案生效后的90天内向国会提交报告,点名“违背对港承诺”的人。 相关人士被点名之后,可能面临施行冻结资产、拒发签证或拒绝入境等制裁措施。 今天布林肯的声明,是美国国务院提交给国会的第二份报告。 第一份发生在特朗普政府。 去年10月,蓬佩奥领导的美国国务院提交了首份报告,点名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港区国安委秘书长陈国基、香港律政司长郑若骅与香港保安局长李家超等10人“损害香港自治”。 查看大图 此外,点名制裁中国全国人大的官员也并非首次。 去年12月7日,美国财政部也因涉港议题,宣布将对14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进行“制裁”。 当时的“制裁”包括禁止他们本人与家属入境美国,冻结在美资产等。此外,与他们进行重大交易的美国金融机构也会相应受到制裁。 2 那么,今天发布的这份新制裁,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相比较来看,这份更新实际上是在去年10月“制裁”的基础上,追加了新的官员。 但此前美国财政部对他们已经宣布了实质内容几乎一样的“制裁”,为了显得不那么走过场,于是今天稍微“升格”了一下,把金融制裁的范围从“美国金融机构”扩大到了“外国金融机构”。 实际上,它对中国官员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这种“制裁”完全是象征性的。 在去年就被“制裁”的林郑月娥此前就表示,根本不害怕美国的制裁。 查看大图 她说,自己在美国没有资产,也不向往去美国,“不发签证就不去”。 而真正微妙之处在于公布它的时机。 3月18日到19日,中美双方将在阿拉斯加举行“2+2”对话。 提出这份更新报告的布林肯本人,就将参加这次对话。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只是在为了这次对话造势,才在访问日韩的途中也不忘连发两个声明谈香港。 布林肯人在日韩,谈的却是香港;嘴上说的是香港,心里想的却是阿拉斯加。 查看大图 关于这次对话,美方发言人不止一次地强调,这将是“一场艰难的对话”,“美方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 最近几天,美国舆论也是齐声鼓吹美国是先和日韩等盟国协调之后,才跟中国谈的。 美方……究竟是有多心虚? 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放在最后来谈的,才是最重要的。 美方似乎有些患得患失,生怕在这场会谈中失去了强势的地位。包括今天的这份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制裁,也不过就是为了在会谈之前营造一种强硬的姿态,为会谈增加自己的筹码而已。 3 坦白说,在会谈前夕宣布所谓的“制裁”,这是一个极其不冷静,甚至是愚蠢的举动,丝毫没有一个大国应有的风度,而且很可能弄巧成拙。 美国人的习惯是,无论做什么,都先展示肌肉。 而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则是,只要是对话,我们就欢迎,而且礼貌为先。 但我们虽然以礼相待,却绝不逆来顺受。一个美方发指示、中方接指示的阿拉斯加对话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查看大图 我们现在需要摒弃的,是一些人对拜登政府的幻想。 如果说特朗普政府后期的对华政策可谓“疯狂”,那么,拜登政府正在一点点继承和延续他的“对华疯狂”。 比如,美国的军舰继续开往台海、南海,加强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继续蛮横干涉香港、新疆等中国内部事务。如果说有什么新鲜的,那大概就是意识形态比重还要更高一些。 应当说,拜登政府现在的对华策略,更加类似于奥巴马和特朗普时期的一个综合体。 这次,在会谈前夕提出追加制裁中国官员,一方面是希望以一个强势者的姿态,能够居高临下地跟中国“谈”,另外一方面也想在美国国内凸显拜登政府的对华“强硬”,尤其是在跟盟友“谈得挺好”的同时,打出这么一个横炮,来获得国内舆论的支持。 查看大图 看来,美国是真的没那么自信了。 对于这样无聊的“制裁演出”,中国观众真的已经看腻了,看倒胃了。 美国人或许以为这是一个筹码,并为之洋洋自得。但还记得去年12月美方宣布制裁中国全国人大官员之后,中方的反应吗? 仅仅两天后,中方就迅速宣布了反制措施,制裁了一批美国官员,宣布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负有主要责任的美国行政部门官员、国会人员、非政府组织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实施对等制裁,同时取消美方持外交护照人员临时访问香港、澳门免签待遇。 反制一出来,中国互联网上一片喝彩。 这次也一样,如果华盛顿妄图规定香港的事情如何办,它定规矩中国来执行,那我们只有一句话: 你算老几?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